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亲本选择与质量要求、制种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Indica Three-line Hybrid Rice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286-2024《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浙江省丽水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过程,确保种子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以下从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隔离
标准要求种子生产基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具体来说,生产基地周围500米范围内不得有其他水稻品种种植,以防止品种间的混杂和机械混杂。这一规定是为了保证生产的种子纯度,避免因外界因素导致的品种退化。
母本繁殖
母本繁殖阶段是整个生产流程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指出,母本繁殖田块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且前茬作物为非稻科作物的土地。播种时需注意合理密植,一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3公斤左右,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密度。此外,还强调了苗期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适时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母本健壮生长。
父母本同期播种
为了提高授粉成功率,标准提倡父母本同期播种。具体操作上,父本比母本早播7至10天较为适宜。这样可以保证父本花粉供应充足,同时减少母本自交结实的概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天气变化,灵活调整播种时间,以应对突发状况。
授粉与去杂
授粉期间,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选择晴朗无风的日子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每次授粉后都要及时清理田间杂株,防止其影响正常植株的生长发育。对于发现的可疑植株,必须立即拔除并销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收获与干燥
当大部分稻穗变黄且籽粒水分降至安全水平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的种子应及时晾晒或烘干,使其含水量降至13%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收获及后续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防止交叉污染。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基地选择到最终收获的全过程,而且对每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有助于提高种子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