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中数据要素的分类原则、编码规则以及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管理、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
Title:Data Element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Rules for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 Zhejiang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8/T 155-2024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要素分类与编码规则》是浙江省金华市发布的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数据要素进行了科学分类,并制定了统一的编码规则,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管理提供了标准化依据。
关于数据分类
标准将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分为五大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自然资源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和专项规划数据。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这部分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覆盖、水系网络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道路网、建筑物等人工设施信息。标准要求这些数据必须具备高精度、现势性强的特点,以便支持精确的空间分析。例如,对于地形地貌数据,规定了不同比例尺下的最小分辨率要求。
# 自然资源数据
涵盖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内容。特别强调了土地资源数据应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等详细信息,并且需要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变化情况。例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要求按年度更新,确保数据的时效性。
# 社会经济数据
涉及人口统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信息。标准指出,这类数据应当来源于官方统计部门或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资料,并且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比如,在处理人口统计数据时,要求使用最近的人口普查结果作为基准数据源。
# 生态环境数据
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值、水质检测报告等环境质量相关指标。标准还特别提到,对于敏感区域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其周边环境状况需重点监控并及时记录变化情况。例如,针对空气污染源附近的监测站点设置密度更高,采样频率也更为频繁。
# 专项规划数据
指的是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文件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这类数据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编制和维护,因此在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与上级政府审批通过后的最终版本保持一致。此外,还需注意跨部门协调机制的有效建立,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关于编码规则
为了便于管理和检索,标准为上述各类数据设定了统一的编码体系。编码采用层次结构设计,从大类到具体项目逐级细化。每一级代码长度固定为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总长度不超过十位数。例如,“01”代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0101”则进一步细分为空间位置描述子项。
实施意义
本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效率,还能促进跨地区、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交流。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减少重复劳动,降低错误率,同时也有利于长期保存和利用宝贵的历史资料。这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