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别山牛繁殖的技术要求、饲养管理、发情鉴定、配种方法及犊牛培育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大别山牛的繁殖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Dabieshan Cattle Breed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15T 70-2024大别山牛繁殖技术规程》是专门针对大别山牛这一地方特色品种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繁殖技术提高其生产性能和遗传品质。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在繁殖准备阶段,标准明确指出母牛应在产后6个月以上且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70%时方可参与配种。这一规定确保了母牛身体发育成熟,能够承受妊娠带来的生理负担。同时,对于公牛的选择也提出了要求,即年龄在1.5至5岁之间、体质健壮、无遗传缺陷的个体才可作为种用。这些措施有助于保证后代的质量。
其次,在配种管理方面,标准强调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并规定每次输精量为10亿个精子以上,输精后需静卧20分钟以提高受孕率。此外还建议在每年9月至次年3月期间进行集中配种,这样可以避开炎热夏季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再者,关于妊娠期护理,标准提出要定期监测胎儿发育情况,特别是在怀孕中期(第4-6个月)应增加营养供给,确保母体健康的同时促进胎儿健康成长。分娩前一个月要准备好产房环境,保持清洁干燥,并做好接产准备工作。
最后,在犊牛培育环节,标准特别重视初乳喂养工作,要求出生后尽快让犊牛吸食初乳,最好是在两小时内完成首次喂养。同时,根据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安排饲料结构,逐步过渡到全价配合饲料,以满足快速成长的需求。
综上所述,《DB3415T 70-2024大别山牛繁殖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繁殖准备到犊牛培育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养殖户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案,对于提升大别山牛整体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