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母种制备、原种和栽培种制备的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菌种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Morel Mushroom Spaw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408-2024《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是西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羊肚菌菌种生产的规范性文件。该标准从品种选择、培养基制备、灭菌、接种、培养到栽培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了羊肚菌菌种的生产质量。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经过国家或地方审定的优良品种,且需具备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同时,种源必须来源明确,不得使用转基因品种。
培养基制备方面,标准推荐以玉米芯、木屑、麸皮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适量石膏和石灰调节pH值至6.5-7.0。培养基含水量应控制在60%-65%,并且要充分混合均匀后装袋压紧。
灭菌环节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21℃条件下保持2小时。若采用常压灭菌,则需持续8-10小时以上。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30℃以下方可进行接种操作。
接种工作应在无菌条件下完成,每个接种点注入10-15ml菌液。接种室需提前消毒处理,工作人员穿戴无菌服并佩戴口罩手套。
培养过程中保持室内温度18-22℃,相对湿度60%-70%,光照强度1000-2000lux。定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污染瓶袋。
当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后转入栽培阶段。栽培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地方,播种前深耕细耙,施足底肥。播种时按行距30cm开沟,将菌种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压实。
这些关键步骤构成了完整的羊肚菌菌种生产流程,各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严格执行本规程不仅能够提高羊肚菌产量,还能保证其品质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