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面向视频图像识别的AI边缘计算系统的基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性要求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基于AI边缘计算技术进行视频图像识别的系统设计、开发、部署和评估。
Title:Applica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I Edge Computing Systems for Video Image Recogni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M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208-2024 面向视频图像识别的AI边缘计算系统应用技术要求》是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面向视频图像识别的AI边缘计算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测试方法以及检验规则等内容,适用于视频图像识别的AI边缘计算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
以下是对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技术要求部分:系统应具备实时处理能力,能够在视频流输入的同时完成图像识别任务。对于延迟的要求,标准指出从接收到视频帧到输出识别结果的时间不得超过500毫秒。此外,系统需支持多种主流视频编码格式如H.264、H.265等,并且在不同分辨率下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内存占用方面,标准建议不超过1GB以确保系统的轻量化设计。
2. 系统架构方面:强调模块化设计原则,要求系统由数据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模型推理模块及后处理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便于后续扩展与维护。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兼容性,所有模块均需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规范。
3. 安全性考量:考虑到视频图像可能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在存储、传输过程中必须采取加密措施防止泄露。另外,针对恶意攻击行为,系统应当具备一定的防护机制,比如设置访问控制列表、定期更新安全补丁等。
4. 性能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常用评价标准外,还特别增加了对长尾类别识别效果的关注度。这意味着即使某些少见类别的样本数量较少,系统也应尽可能给出合理的结果而非忽略掉这些信息。
5. 测试方法说明:明确了如何验证上述各项功能是否符合预期目标的方法步骤。例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生成测试数据集来检查实际运行情况;利用基准工具对比同类产品间的差异点;必要时还需邀请领域专家参与评审过程确保公正客观。
以上内容只是对整个标准框架内若干关键点进行了简要概述,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完全掌握其精髓所在。希望这篇短文能够帮助大家快速了解这项新出台的地方性技术规范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