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装与调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中使用的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以及其他相关场所的参考应用。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ir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212-2024《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是福建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检验方法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基本要求
1. 系统构成: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应由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报警受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用户服务系统等组成。这一规定明确了系统的基本架构,确保各部分能够协同工作,实现全面的监控与管理。
二、功能要求
1.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功能:需具备接收火灾报警信号、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及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至报警受理系统。这强调了设备对于信息采集和传递的重要性,确保第一时间获取关键数据。
2. 报警受理系统功能:要求能够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存储记录,并提供人工或自动响应机制。这意味着系统不仅要高效处理大量数据,还必须具备智能化分析能力,以便快速做出决策。
3. 用户服务系统功能:应支持用户注册登记、信息查询、权限管理等功能。此条款旨在保障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使合法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相关服务。
三、性能要求
1. 信息传输延迟时间:从接收到信息到完成传输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这项指标直接关系到应急反应速度,任何延迟都可能影响救援效率。
2. 数据完整性: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率应低于0.1%。高数据完整性的保证有助于维护系统可靠性,避免因信息不全而导致的问题。
四、检验方法
1. 功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应用场景来验证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发现潜在问题,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2. 性能测试:采用专业工具测量各项性能参数,如传输速率、延迟时间等,确保达到规定的标准值。严格的性能测试有助于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以上是对DB35/T 2212-2024标准中若干关键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在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充分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