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景县恒盛公馓子传统制作技艺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制作工艺流程、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景县恒盛公馓子的传统制作技艺及其产品的生产与评价。
Titl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Traditional Production Skills of Jing County Hengsheng Gong Sesame Twi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景县恒盛公馓子传统制作技艺是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的一种特色传统手工食品制作技艺,该技艺于2024年被纳入DB1311T 06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景县恒盛公馓子传统制作技艺的基本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等内容。适用于景县恒盛公馓子的传统制作和质量评定。
二、术语和定义
1. 恒盛公馓子:以优质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搓条、盘条、油炸等工序制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传统面食。
2. 发酵:将调制好的面团放置在适宜温度下,使面团发生生物化学变化的过程。
3. 搓条:将发酵后的面团揉捏成长条状的操作。
4. 盘条:将搓好的长条缠绕成螺旋形或圆形的操作。
三、基本要求
1. 原料要求:应选用优质小麦粉,确保无杂质、无异味。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食盐应符合GB/T5461的规定。植物油应符合GB2716的规定。
2. 环境卫生:生产环境应整洁卫生,符合GB14881的要求。
3. 人员卫生:操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符合GB14881的要求。
四、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按比例称取小麦粉、水、食盐和植物油。
2. 调制面团:将小麦粉、水、食盐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植物油,揉至光滑。
3. 发酵:将调制好的面团放置在25℃~30℃的环境中,发酵约2小时,直至面团体积膨胀。
4. 搓条: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小块,用手搓成细长条状。
5. 盘条:将搓好的长条缠绕成螺旋形或圆形。
6. 油炸:将盘好的条放入160℃~180℃的植物油中炸制,直至金黄色且酥脆。
7. 冷却包装:将炸好的馓子冷却后,按照要求进行包装。
五、质量控制
1. 外观:成品应色泽均匀,呈金黄色,形状完整,无焦糊现象。
2. 口感:入口酥脆,无油腻感,具有独特的香味。
3. 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2762的规定,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1的规定。
4. 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GB4806.7的规定,包装应密封良好,标识清晰。
六、检验方法
1. 外观:目测检查成品的颜色、形状和完整性。
2. 口感:品尝成品,评价其酥脆度和香味。
3. 卫生指标:按照GB4789系列标准进行检测。
4. 包装:检查包装材料的材质和密封性,核对标识内容。
以上是对DB1311T 06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县恒盛公馓子传统制作技艺标准的重要条文解读。该标准为景县恒盛公馓子的制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助于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