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秸秆进行原位还田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situ Straw Returning of Facility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规程》(DB15/T 3672—2024)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秸秆的处理与利用。这项标准对于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根据该标准内容选取的一些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 设施蔬菜:指在人工控制环境下种植的各种蔬菜作物。
- 秸秆原位还田:将作物收获后的茎秆、枝叶等直接留在耕地中作为肥料使用的过程。
这些术语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内的基本概念,有助于使用者准确理解后续条款的具体含义。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采用温室、大棚等方式生产的各类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作业。这一规定限定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及对象,确保了指导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准备工作
1. 收集与分类:要求对不同种类的秸秆进行分类收集,并去除其中的大块杂物如石块、金属等。
2. 粉碎处理:推荐使用机械手段将秸秆切碎至适宜长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以便于后续操作。
3. 水分调节:保持秸秆含水量在40%-60%之间,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效果。
以上步骤为接下来的实际操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保证了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实施过程
1. 铺设方式:可选择平铺或者沟埋两种形式。前者适合于整地较为平整的情况;后者则适用于坡地或排水需求较高的地块。
2. 覆盖厚度:建议覆盖厚度控制在5-10厘米左右,既能有效保温保湿又能防止杂草生长。
3. 施肥结合:在铺设秸秆的同时适量添加有机肥料,可以进一步提升土壤改良效果。
这部分内容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帮助使用者按照科学的方法执行秸秆还田工作。
五、后期管理
- 定期检查覆盖层的状态,及时调整松散部分;
-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翻耕,以加速分解速度;
- 注意观察作物长势变化,适时采取补救措施。
通过上述措施能够更好地维护和优化设施蔬菜基地的生态环境,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六、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受污染的秸秆;
- 不同作物类型的秸秆应分开处理;
- 冬季低温条件下需特别注意保温措施。
最后提醒相关人员务必遵循相关安全规范,保障人员健康与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准备到实施再到管理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强调了细节把控的重要性。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当地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