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太和小米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太和小米。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Taihe Mill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太和小米》(DB15/T 1170—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太和小米的生产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太和小米的地域范围、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收获与贮藏以及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首先,关于地域范围,标准指出太和小米的产地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太和镇及其周边地区。这些地区的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或轻壤土,pH值在6.5到8.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0%,非常适合谷子生长。
其次,在产地环境条件方面,标准强调了空气、水质和土壤的质量要求。空气质量需符合GB 3095的规定,灌溉用水质量应达到GB 5084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则要满足GB 15618的规定。
对于品种选择,标准推荐使用经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谷子品种。种子处理时,播种前需要进行精选并进行药剂拌种,确保种子质量。
在栽培管理环节,标准详细规定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例如,整地时要求深耕细耙,施足基肥;播种时间通常在谷雨前后,覆土厚度以3厘米左右为宜;田间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适时中耕除草,合理密植,并根据实际情况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上提倡采用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
收获与贮藏部分,标准指出当谷穗变黄、籽粒变硬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水分含量控制在13%以下。贮藏期间要保持仓库清洁干燥,避免虫害和霉变。
最后,质量要求明确了太和小米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感官上要求色泽均匀、无杂质、无异味;理化指标包括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卫生指标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确保食用安全。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地理标志产品 太和小米》(DB15/T 1170—2024)不仅涵盖了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的技术规范,还特别突出了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性和品质保障,有助于提升太和小米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