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原则、数据内容、结构要求、质量控制及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ounty-level Territorial Space Master Plan Datab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规范是指导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建设的重要技术文件。DB14/T 3115—2024《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规范》对数据的组成、内容、格式以及数据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首先,该规范明确了数据库的组成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规划数据以及其他相关专题数据。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包含地形地貌、水系、道路等要素,这些数据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基础。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则需要反映当前的土地使用情况,包括各类用地的分布、面积等信息。规划数据涵盖了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三条控制线等内容,是规划实施的关键依据。
其次,在数据内容方面,规范强调了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例如,对于规划数据中的城镇开发边界,要求其必须清晰界定城市、镇和村庄的建设区域范围,并且要与实际的城乡发展需求相匹配。生态保护红线的数据需确保覆盖所有的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并且经过科学论证后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数据则要求准确标注每一块耕地的位置、面积及保护措施。
再者,关于数据格式,规范推荐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矢量数据格式存储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则建议使用GeoTIFF格式。所有数据均需符合GB/T 17798的要求,即遵循统一的空间参考系统和坐标体系,以便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此外,规范还特别关注了数据的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阶段,要求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获取原始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人为误差的发生;在数据提交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逻辑性和现势性等。
最后,为了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规范指出应当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备份机制、访问权限控制以及定期更新维护计划。同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数据管理和应用水平。
总之,《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规范》DB14/T 3115—2024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