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鹿场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疫病净化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监测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鹿场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防控与净化工作。
Title:Deer Farm Epidemic Pur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3: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04T 11.3-2024《鹿场疫病净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专门针对鹿场中病毒性腹泻和粘膜病的净化工作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界定了“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等专业术语,确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方对概念的理解一致。例如,“病毒性腹泻”是指由特定病毒引起的鹿只消化道疾病,而“粘膜病”则涉及影响鹿只口腔、鼻腔等黏膜部位的病症。
2. 检测方法
在检测方面,标准推荐使用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作为主要检测手段。此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病原体的存在与否,并且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提到必要时可采用血清学检测来辅助判断。
3. 净化措施
- 隔离与淘汰:一旦发现患病个体,应立即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淘汰。
- 环境消毒:定期对圈舍内外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与消毒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饮水器、食槽等接触频繁物品。
- 疫苗接种:鼓励开展疫苗免疫接种计划,以提高群体免疫力。但需注意选择适合本地流行株型别的疫苗产品。
4. 监测体系建立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至关重要。要求每个养殖场都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巡查记录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保存好每次检测结果及相关资料备查。
5. 培训教育
对所有参与管理及饲养工作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提升整个团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摘录分析,具体细节还需参照原文档仔细研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