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的选址、规划、建设要求、设施配置、运营管理及服务质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开展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的绿色营地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Youth Nature Education Green Camp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建设规范》(DB42/T 2302-2024)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营地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设施设备和科学的课程体系,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自然教育体验。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规划
标准指出,营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且远离污染源的区域。具体要求包括:
1. 环境质量:营地周边空气质量需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地表水质量不低于Ⅲ类标准,土壤无重金属污染。
2. 生物多样性:优先考虑具有丰富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地方,以便开展生态观察活动。
3. 安全因素:避免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区,确保场地安全稳定。
这些规定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严格的环境评估来保障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及学习效果。
二、设施建设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指标:
1. 建筑结构:所有建筑物均须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建造,屋顶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外墙保温性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2. 供水供电:应配备独立可靠的供水系统,并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电力供应需满足日常需求同时预留扩展空间。
3. 卫生设施:卫生间数量充足且布局合理,提倡使用节水型洁具;垃圾处理设施齐全,实行分类存放与集中清运。
上述内容不仅关注硬件条件改善,还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
三、课程设置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标准对课程设计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1. 目标定位:课程应围绕培养青少年环保意识、提升实践能力等方面展开,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知识普及、野外生存技能培训等多个领域。
2. 师资配备:每个班次至少配备两名专业教师,其中一名需具备生物学或地理学等相关学科背景。
3. 时间安排:每次活动时长不少于三天两夜,期间合理分配理论讲解与实践活动比例。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并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总之,《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建设规范》从多个维度出发,为营地建设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操作指南。希望各地能够依据此标准开展工作,共同推动我国青少年自然教育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