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与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作为基层材料的道路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ement Stabilized Recycled Aggregate Base from Construction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759—2024《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发布的关于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施工的重要标准。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关于原材料的要求,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性能指标。例如,再生集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洛杉矶磨耗损失应不大于40%。这些指标确保了再生集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满足路面基层的需求。此外,对于水泥的选择也有严格要求,必须使用符合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初凝时间不得少于60分钟,终凝时间不得超过10小时。
其次,在混合料组成设计方面,标准指出水泥剂量应根据设计强度确定,通常控制在3%-5%之间。同时,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需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保证压实度达到98%以上。这一步骤对于确保路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
再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标准强调了拌合、摊铺、碾压等各环节的操作要点。比如,拌合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确保均匀性;摊铺过程中要保持连续作业,避免冷缝产生;碾压则需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最后,关于养护与检测,标准要求养生期不得少于7天,在此期间应保持表面湿润。并且,完工后的基层必须经过弯沉测试,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这一系列措施旨在保障路面基层长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DB37/T 4759—2024通过对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后期养护等多个方面的细致规定,为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建设高质量的道路基层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