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双版纳小糯玉米蚜虫防控的技术要求、防治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西双版纳地区小糯玉米种植过程中蚜虫的综合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hid Control in Xishuangbanna Mini Sticky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28T 37-2024西双版纳小糯玉米蚜虫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西双版纳地区小糯玉米种植过程中蚜虫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1 条文中强调了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在种植前对田块进行全面清理,包括清除杂草和残株,减少蚜虫的越冬场所。同时提倡合理轮作制度,避免连作,以降低蚜虫基数。这一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减少蚜虫的发生概率,为后续防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生物防治
2.1 条文中提到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食蚜蝇等进行生物防治。具体操作时应保护好这些有益昆虫的栖息环境,例如保留一定比例的自然植被作为它们的栖息地。此外,还鼓励人工释放天敌昆虫,特别是在蚜虫爆发初期及时介入,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
三、化学防治
3.1 在化学防治方面,条文规定了用药原则: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施用。对于不同类型的蚜虫选择合适的药剂类型,比如内吸性杀虫剂适合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的蚜虫。另外,强调了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
3.2 施药时间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应在蚜虫活动高峰期前进行喷洒,确保药液能够覆盖到植株各个部位尤其是叶背面等隐蔽处所。并且要注意间隔期,即两次用药之间需要保持足够的时间间隔,以便作物恢复生长并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四、监测预警
4.1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要求定期巡查田间情况,记录蚜虫发生动态及分布范围。当发现蚜虫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具体数值由当地农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无人机遥感监测等提高监测效率与准确性。
五、后期管理
5.1 对于已经遭受严重侵害的小糯玉米植株,在采取上述各项措施后仍未能有效遏制病情发展的情况下,则需考虑调整种植计划或者改种其他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同时做好受灾区域土壤消毒处理工作,为下一季作物创造健康的生长条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5328T 37-2024》不仅涵盖了从预防到治理再到后期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而且特别注重生态友好型解决方案的应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西双版纳地区小糯玉米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