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秋茄种苗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秋茄种苗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Title:Seedlings of Kandelia cande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653-2024 秋茄种苗》是海南省针对秋茄种苗培育和质量控制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秋茄种苗的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规范秋茄种苗的生产流程,提高种苗质量,促进红树林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标准中明确指出,秋茄种苗是指由秋茄种子经过一定时间培育后形成的具有完整根系和幼嫩茎叶的植物体。种苗应具备健康、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等特点。在外观上,种苗的高度应在15至30厘米之间,地径(靠近地面处的茎直径)不小于0.2厘米,叶片数量不少于8片,且叶片颜色鲜绿,无明显损伤或病变。
对于种苗的培育环境,标准要求育苗场地需选择在潮间带区域,土壤pH值应在7.0至8.5之间,盐度范围为5‰至30‰。育苗池的深度应保持在20至50厘米,水深维持在5至15厘米。同时,育苗过程中要定期更换海水,确保水质清洁,避免重金属污染。
在种苗的检测方面,标准规定了严格的抽样和检测程序。每批次种苗抽检比例不低于5%,最少抽检数量为50株。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检查、生理指标测定等。外观检查主要观察种苗的整体形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生理指标测定则通过测定种苗的光合作用效率、呼吸强度等参数来评估其活力。
此外,标准还对种苗的包装与运输做出了具体规定。种苗包装应采用透气性良好的材料,如麻袋或专用塑料筐,并在包装内加入适量湿润介质以保持湿度。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暴晒和剧烈颠簸,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进行检查验收,确认种苗状态良好后再进行种植。
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海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秋茄种苗的质量水平,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优质的种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