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斑兰叶(香露兜)组培苗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斑兰叶(香露兜)组培苗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Title:Standard for Pandan (Pandanaceae)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645—2024《斑兰叶(香露兜)组培苗》是海南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斑兰叶组培苗的生产技术进行了规范,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内容出发,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斑兰叶”和“组培苗”的概念。“斑兰叶”即香露兜,是一种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组培苗”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幼苗。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奠定了基础,确保了行业内对于产品概念的一致理解。
种源与繁殖材料
关于种源的选择,标准要求使用健康的母株作为繁殖材料,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健康状况。只有来自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母株才能保证组培苗的质量。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在培养基的选择上,标准推荐了几种适合斑兰叶组培苗生长的配方。这些配方经过实践验证,能够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同时,对于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也给出了具体指导,比如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至30℃,每天需要8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斑兰叶组培苗快速而健康的生长环境。
植株质量指标
对于组培苗的质量评估,标准设定了多项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苗高、茎粗、叶片数等物理特性,以及根系发育情况等生物特性。其中特别强调了无病虫害这一硬性要求,任何带有病原体或害虫的植株都不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还规定了最低存活率标准,以确保移植后的成活率能够达到预期水平。
包装与运输
最后,在包装与运输环节中,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建议采用透气性良好但又能有效防止污染的容器来装载组培苗,并且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和长时间暴露于极端天气条件下。这样做不仅保护了组培苗的安全,也有助于维持其活力直至到达目的地。
综上所述,《斑兰叶(香露兜)组培苗》这一地方标准从多个方面对斑兰叶组培苗的生产流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旨在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遵循此标准,可以有效地提升斑兰叶组培苗的整体品质,从而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