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坑工程可视化自动监测的基本要求、系统组成、安装与调试、数据采集与处理、预警与报警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可视化自动监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Visualized Automatic Monitoring in Excavation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10T 353-2024《基坑工程可视化自动监测应用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基坑工程监测的重要标准。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监测内容:该规程要求基坑工程的监测应包括支护结构、周围环境和地下水三个方面。对于支护结构,需监测其变形、应力及裂缝情况;周围环境则要关注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设施的沉降与位移;地下水监测重点在于水位变化及其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这确保了从多个维度全面掌握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2. 监测频率: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地质条件,规定了相应的监测频率。例如,在开挖初期,建议每两天进行一次监测;进入主体结构施工后可适当延长至每周一次。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又避免了资源浪费。
3. 数据处理与分析:规程强调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原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以及最终结果的呈现。同时指出,所有监测数据都必须经过严格校验才能用于后续分析,以确保结论准确可靠。
4. 预警机制:明确了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及其应对措施。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警戒线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采取紧急措施,如暂停施工、加固支护结构等。此外,还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以便快速响应突发事件。
5. 档案管理:最后,规程还特别提到,所有的监测记录、图表资料应当妥善保存,形成完整的项目档案。这些文档不仅有助于回顾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以上是对DB1310T 353-2024中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