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莠莴苣秋冬生产的产地环境、整地作畦、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红莠莴苣的秋冬生产及类似地区的参考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utumn and Winter Production of Red Wild Lettu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莠莴苣是一种重要的叶菜类蔬菜,其秋冬季节的栽培技术对于保障市场供应和提高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DB3212T 2084—2024《红莠莴苣秋冬生产技术规程》对红莠莴苣的栽培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规程中明确要求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且适合秋冬栽培的优良品种。在种子处理上,规定应采用温水浸泡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具体为将种子置于50-55℃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并不断搅拌以确保均匀受热。这样可以有效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同时促进种子吸水发芽。
二、整地与施肥
关于整地,规程指出土壤耕翻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确保土层疏松。同时强调施足基肥的重要性,推荐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这样做能够为红莠莴苣提供全面均衡的养分供给,奠定良好的生长基础。
三、播种与育苗
规程建议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行距控制在30-35厘米之间,株距保持在25-30厘米左右。若采用育苗移栽,则需提前培育壮苗,苗龄一般掌握在30-35天。苗床管理要特别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防止幼苗徒长或感染病害。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部分,规程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灌溉与追肥策略。要求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适量浇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更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追肥方面,规程提倡分期追肥的原则,在莲座期和结球初期分别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每次用量控制在每亩15-20公斤。
五、病虫害防治
针对红莠莴苣常见的霜霉病、软腐病等病害以及蚜虫、小菜蛾等害虫,规程给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提倡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例如,通过合理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方法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当病虫害达到一定危害程度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但必须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执行。
六、采收与贮藏
规程还对采收时间和方法做了明确规定。通常情况下,当植株叶片充分展开且心叶开始抱合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对于采收后的红莠莴苣,建议采用低温冷藏的方式进行短期贮藏,温度控制在0-1℃范围内,相对湿度维持在95%左右,以延长保鲜期并保持产品品质。
综上所述,《红莠莴苣秋冬生产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采收贮藏各个环节都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有助于种植者规范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共同推动红莠莴苣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