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菌种生产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贮运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球盖菇菌种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King Oyster Mushroom Spaw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球盖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2/T 4840-2024)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球盖菇菌种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该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大球盖菇菌种的生产。其中明确了“大球盖菇”为伞菌目红菇科的大球盖菇属真菌,“菌种”指用于栽培大球盖菇的纯培养物。
二、生产环境要求
1. 生产场所应远离污染源,保持清洁卫生。
2. 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
3. 光照以散射光为宜,避免直射阳光。
三、培养基配制
1. 主要原料包括稻草、玉米芯、木屑等农业废弃物。
2. 添加适量的氮源如麸皮或豆饼粉。
3. pH值调节至6.0-7.0之间。
四、灭菌处理
1. 高压蒸汽灭菌:121℃条件下持续2小时。
2. 常规煮沸灭菌:100℃下煮沸4-6小时。
五、接种操作
1. 接种室需提前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2. 使用无菌工具将菌种均匀撒布于培养基表面。
3. 每瓶(袋)接种量约为培养基体积的5%-10%。
六、发菌管理
1. 初期保持黑暗状态,促进菌丝生长。
2. 中后期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刺激子实体分化。
3. 定期检查菌丝长势,及时调整温湿度条件。
七、采收标准
1. 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开伞时即可采收。
2. 采收后立即清理场地,防止病虫害传播。
3. 分级包装上市,保证产品质量。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大球盖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从环境控制到具体操作细节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助于提高大球盖菇菌种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