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进行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的技术要求、系统组成、性能指标、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by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322-202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开展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的技术要求、设备性能、运行维护以及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适用于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地表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悬浮物等参数的连续自动监测。标准明确了一些关键术语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校准曲线”等。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指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和可见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程度来分析水中化学物质浓度的方法。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正确实施监测工作。
二、监测指标及测量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测指标包括总有机碳(TOC)、浊度、色度等,并给出了各指标的测量范围。例如,TOC的测量范围为0至50mg/L,浊度范围为0至1000NTU。这些范围是基于仪器设备的能力以及实际应用需求设定的,确保了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系统组成与功能要求
标准详细描述了监测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采样单元、预处理单元、分析单元、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等部分。每部分都有具体的功能要求,比如采样单元需具备自动取样能力且能适应不同水位变化;预处理单元要能够有效去除干扰物质不影响后续检测精度。此外还强调了系统应具有故障报警、断电保护等功能以保障长期稳定运行。
四、安装调试与验收准则
在安装调试阶段,标准提出了严格的步骤指导,包括现场勘察、设备选型、安装位置确定等内容。特别指出初次安装后需要进行为期至少一个月的试运行测试,期间应对各项指标进行多次重复测定,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验收时除了检查硬件设施外,还需评估软件系统的操作界面友好程度、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软性指标。
五、日常运行管理
对于日常运营管理,标准提出了详细的规范。首先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制度,涵盖设备基本信息、校准记录、维护保养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其次强调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如空白试验、加标回收率实验等,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最后还特别提到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使用状态。
六、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
关于数据处理方面,标准建议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存储原始数据,并利用专业软件完成初步整理分析。最终形成的监测报告应当包含基本信息、监测结果概览、趋势分析等内容,便于使用者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同时鼓励使用图表形式直观展示数据变化规律,提高报告的可读性。
七、安全防护措施
考虑到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标准特别强调了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设置紧急停止按钮、保持良好通风环境等。另外也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用电安全,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事故隐患。
综上所述,《DB11T 2322-202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全面规范了相关工作的各个环节,为提升地表水水质监测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水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