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地震安全韧性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要求、施工与验收规范、运维管理及应急准备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中小学校地震安全韧性建设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Seismic Safety Resilien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298-2024 地震安全韧性建设指南》是北京市针对中小学校地震安全韧性建设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深度解读:
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标准要求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和地震活动特性,确保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具体而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地区,学校建筑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抗震措施。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对教学楼、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特殊要求,如增加构件冗余度、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等。
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与施工质量控制,标准指出所有用于抗震结构的主要材料均需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同时,还提出了对施工单位资质以及现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以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合规性。
另外,在设施设备配置上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所有涉及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如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等都必须按照高标准安装调试;并且预留足够的疏散通道宽度及数量,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组织师生撤离至安全地带。
此外,标准还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并定期组织演练活动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来提升整个校园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的整体抵御能力和恢复速度,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机构整体抗震韧性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