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猴头菇生产的产地环境、菌种选择与制备、培养料配方、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猴头菇的生产及质量管理。
Title:Green Food -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Monkey Head Mushroo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2T 104-2024《绿色食品 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猴头菇的绿色种植过程。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产地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猴头菇生产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业区和城市污染源的地方,土壤质量需符合GB 15618中的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要达到GB 3095的一级标准,灌溉用水则必须满足GB 5084的要求。这些规定确保了猴头菇的生长环境无污染,为生产高品质的绿色食品奠定了基础。
二、栽培基质的选择与处理
根据标准,栽培基质主要由阔叶树木屑、稻草等原料组成,并需加入适量的氮肥。基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发酵处理,以消除杂菌和有害物质。具体操作包括将混合好的基质堆积发酵至少30天,期间定期翻堆,确保发酵均匀。这一环节对于预防病虫害、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三、栽培管理措施
标准强调了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例如,在猴头菇子实体分化期,需控制温湿度条件,保持温度在15℃至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至95%。此外,还要求定期通风换气,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子实体发育。通过严格控制环境因素,可以有效促进猴头菇健康生长。
四、采收标准
关于采收时间,标准规定当猴头菇子实体表面长满白色或淡黄色刺状物时即可采收。此时的猴头菇品质最佳,营养成分含量较高。采收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菌盖。采收后的猴头菇应及时进行分级包装,防止二次污染。
以上是对DB2312T 104-2024中一些核心条款的深度解析,希望对从事猴头菇生产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保障产品质量,还能提升经济效益,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