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的建设原则、系统组成、技术要求、设备配置及施工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Ultra-Short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65
国际标准分类号:3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751—2024《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建设规范》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森林防火领域中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环节,提升森林火灾预防与应急响应能力。以下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文出发,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深入解读。
系统架构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中心站、基站和终端设备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心站作为核心枢纽,需具备多信道管理功能,并支持语音、数据和图像传输。在实践中,这要求建设单位在部署时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因素,确保信号覆盖范围最大化。例如,在地形复杂地区可能需要增加中继站数量以弥补盲区。
频率资源分配
本标准强调频率资源的合理利用,规定了不同区域内的专用频段划分原则。具体而言,每个省级行政区划内预留特定频段用于森林防火通信,避免与其他业务干扰。对于新建或改建项目而言,必须严格遵守这一规定,通过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此外,还提出了频率复用技术的应用指南,即在同一区域内可适当设置多个频率组别,提高频谱利用率。
技术性能指标
针对设备的技术参数,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测试方法和合格标准。比如,发射机输出功率应在额定值±10%范围内波动;接收灵敏度不得低于-118dBm(12dBSINAD);音频失真率不超过5%等。这些硬性指标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稳定性,因此在选型阶段就要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还需定期开展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安全防护措施
鉴于森林防火工作的特殊性质,安全防护成为重中之重。标准特别提到,所有关键节点均应采取物理隔离手段防止非法入侵;网络层面上则要求实施加密算法保障信息传输安全。另外,在紧急情况下,系统必须能够快速切换至备用线路以防断网事故的发生。这就意味着建设方不仅要购置符合要求的安全软件硬件设施,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演练机制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应急演练的规定。标准建议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大型综合演习,涵盖故障排除、协同作战等多个场景。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检验现有方案的有效性,也能增强相关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模拟真实灾害条件下开展训练尤为重要,这样才能真正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改进。
总之,《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建设规范》为行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数字超短波通信技术的优势,为保护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