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数据内容、技术要求、管理与维护等。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Nature Reserve Boundary Survey and Database Establish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740—2024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数据库建设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自然保护地的勘测、边界设立及数据库构建工作。这项标准对于确保自然保护地的有效管理、资源保护以及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自然保护地数据库的基本要求。根据标准中的规定,数据库应当具备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这意味着所有与自然保护地相关的数据都必须全面收集,精确记录,并且需要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实际情况。这一要求有助于保障数据库的真实可靠,为后续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其次,关于勘界工作的具体操作,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流程和技术方法。例如,在进行实地勘测时,需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确保每个点位的位置信息无误。同时,还强调了对地形地貌特征点的采集,这对于正确划定保护区边界至关重要。
再者,标准中特别提到建立统一编码体系的重要性。通过给每一个保护区赋予唯一的编码,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或混淆的情况发生,便于数据的整理归档以及跨部门间的交流协作。此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建议使用标准化格式存储各类数据文件,并采取加密措施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
最后,关于立标设置,标准指出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在显著位置设立标志牌,标明保护区名称、范围等内容。这些标识不仅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也是公众了解自然保护知识的重要窗口。
总之,《DB23/T 3740—2024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数据库建设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它不仅促进了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