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水系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规划内容、设计要求和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农村水系的整治、生态修复及资源管理相关的规划设计工作。
Title:Rural Water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村水系规划设计指南》(DB34/T 4843-2024)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农村水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总体要求
1.1 规划原则: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强调在规划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水体造成破坏。例如,在河道整治时需保留原有植被和生物栖息地,防止水土流失。
二、调查与评估
2.1 数据收集:要求全面掌握区域内水资源状况、水环境质量及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这包括但不限于水量、水质监测数据,以及历史洪水记录等。通过这些基础资料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现状问题所在。
三、功能分区
3.1 生态保护区:明确指出需要严格限制开发活动的区域,如湿地公园、水源涵养区等。这类区域旨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的自然景观风貌。
3.2 农业灌溉区:针对不同作物种植需求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布局方案,既要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又要节约用水。
四、工程措施
4.1 河道整治:提出采用生态护岸技术代替传统硬质化处理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河流流速分布,促进两岸植被恢复,同时提高防洪能力。
4.2 湿地建设: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人工湿地或修复现有天然湿地。湿地具有净化污水、调节径流等功能,对于改善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五、管理机制
5.1 监测体系建立:要求建立健全覆盖整个规划范围内的水文水质监测网络,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报告。此举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对策。
5.2 社会参与度提升:鼓励村民参与到项目实施全过程当中来,增强他们对自己生活环境改善成果的认可感和归属感。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讲座等形式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大家共同维护美好家园。
六、案例分析
以某典型村庄为例说明如何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该村庄位于山区地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山洪暴发频繁且缺乏有效排涝设施。经过实地考察后决定采取梯级蓄水池加宽主干渠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利用原有地形条件设置多个小型水库拦截雨水径流;另一方面拓宽原有渠道增加泄洪能力。此外还特别注意保留了沿途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整个改造过程既达到了预期目标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干扰。
以上就是关于《农村水系规划设计指南》(DB34/T 4843-2024)部分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对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