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污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7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826-202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发布的关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选址、布局、设施建设到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方面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布局
1. 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应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并与居民区保持一定距离。这一规定旨在减少养殖活动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居民生活的影响,保障公众健康。
2. 要求养殖场布局合理,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污处理区等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提高管理水平,便于日常管理和维护。
二、设施建设
1. 强调建设雨污分流系统,确保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处理。这有助于减少污水量,降低污水处理难度,同时避免因雨水冲刷导致的污染物扩散。
2. 要求设置足够容量的粪便储存设施,并采取防渗漏措施。充足的储存空间能够应对突发情况,而防渗措施则可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三、废弃物处理
1. 提倡采用干清粪工艺,减少污水产生量。相比水冲粪方式,干清粪能更有效地控制废水排放,有利于资源化利用。
2. 对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建议进行堆肥处理或作为有机肥料使用。这样不仅实现了废物再利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要求定期监测废水排放浓度,确保达标排放。通过持续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2. 鼓励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
以上就是DB34/T 4826-2024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及其意义解析。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