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的颗粒饲料的加工与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Corn Straw as Feed - Part 2: Processing of Corn Straw Pellet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DB15/T 3665.2—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玉米秸秆颗粒饲料的加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一、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玉米秸秆作为原料的基本条件。首先,原料应来源于无污染区域,确保没有受到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其次,原料的含水量应在一定范围内,通常建议控制在12%-18%之间,这样既能保证粉碎的效果,又能避免水分过高导致的发酵问题。此外,还要求原料中不得含有金属、塑料等杂质,以免影响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最终产品的质量。
二、工艺流程与关键参数
标准详细描述了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完整工艺流程,并明确了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1. 预处理:包括筛选、破碎等步骤。筛选是为了去除杂质,而破碎则是为了增加表面积,便于后续的加工。
2. 调质:这是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调节物料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达到最佳状态。一般情况下,调质后的物料温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湿度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制粒:使用专业的制粒机将调质后的物料压缩成型。在此阶段,需要关注的是模具的选择以及压力大小等因素,它们直接影响到颗粒饲料的密度和硬度。
4. 冷却与筛分:刚出模的颗粒温度较高,需要经过冷却才能入库储存。同时还要进行筛分作业,剔除不合格的产品。
5. 包装:最后一步是对合格产品进行密封包装,防止受潮或变质。
三、质量检验
为了保证生产的玉米秸秆颗粒饲料符合相关标准,标准还规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指标测定(如颗粒长度、直径)、化学成分分析(如粗蛋白含量、纤维素含量)等。这些检测不仅有助于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也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产品信息。
四、环保措施
考虑到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可能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标准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在粉尘治理方面,要求安装有效的除尘装置;对于废水排放,则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DB15/T 3665.2—2024)为从事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