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卤制肥肠的生产管理要求,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工艺、卫生控制、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卤制肥肠的生产企业在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Title:Productio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Braised Pork Intest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X 20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食品行业,标准的更新往往意味着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方式的优化。THNSPGYXH 012-2023《卤制肥肠生产管理规范》作为一项地方性团体标准,相较于其前版(如THNSPGYXH 012-2018),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与完善。本文聚焦于新老版本中关于“原料验收”条款的差异,深入解读其变化背景、具体要求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帮助生产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版标准。
首先,从标准内容来看,2018版对原料验收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到“应选用新鲜、无异味、无变质的猪肥肠”,未明确具体的检测项目或验收流程。而2023版则进一步细化,增加了对原料感官、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的检测要求,并明确了验收记录的保存期限和责任人。
这一变化的背后,反映出食品安全监管日益严格,企业需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对于卤制肥肠这类易受微生物污染的即食食品,原料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因此,新版标准强调了对原料的全面检验,不仅关注外观,更注重内在品质和微生物风险控制。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原料验收制度。例如,采购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感官判断能力,能通过颜色、气味、质地等初步判断原料是否合格;同时,实验室需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定期对原料进行微生物(如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理化指标(如水分、脂肪含量)的检测。此外,所有验收过程必须有详细记录,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确保责任可追溯。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执行过程中还需注意与供应商的沟通协调。由于原料验收涉及多方面的技术要求,企业应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质量协议,约定原料的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合格原料流入生产线。
综上所述,THNSPGYXH 012-2023在原料验收方面的改进,体现了标准制定者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原料控制水平,从而保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