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两系杂交谷子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两系杂交谷子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wo-line Hybrid Mill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5T 233—2024两系杂交谷子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两系杂交谷子栽培的技术规范,对促进谷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规程中的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这一章节中,规程明确要求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的适宜种植区域的两系杂交谷子品种。这意味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民不能随意选用未经审定的品种,这有助于确保种子的质量和适应性,避免因品种不适而导致的减产风险。同时,规程还强调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6%,发芽率不低于85%。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播种后的出苗率和最终产量,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基础。
其次,在整地施肥环节,规程指出要根据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具体而言,建议每公顷施用有机肥不少于30吨,并配合使用氮、磷、钾复合肥,其中氮肥的施用量应占总肥料量的50%左右。此外,还应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锌、硼等,这对于提高谷子的抗逆性和品质至关重要。规程特别提到,基肥应在播种前均匀撒施于地表并深翻入土,追肥则需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分两次施用,以满足谷子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再者,关于田间管理部分,规程提出了科学的灌溉与病虫害防治措施。规程建议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节水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要防止积水造成根系缺氧。对于病虫害防控,规程提倡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手段,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例如,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设置诱捕器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必要时才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规程还特别强调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建议与豆类、薯类等作物轮作,以减轻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结构。
最后,在收获储存环节,规程规定当谷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开始收获,且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干燥,确保入库前的水分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储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此外,规程还鼓励采用机械化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作业,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减少损失率。
综上所述,《DB4105T 233—2024两系杂交谷子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到收获储存等多个方面为两系杂交谷子的栽培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遵循这些技术要求,能够有效提升两系杂交谷子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