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火龙果产期调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种苗选择与定植、栽培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设施火龙果的产期调控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Pitaya Production Period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1T 215-2024设施火龙果产期调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实现火龙果在设施环境下的优质高产和高效生产。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苗培育
该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且结果早的火龙果品种。例如,“红肉”或“白肉”系列的优良品种。同时强调了种苗培育的重要性,要求使用无病毒健康种苗,并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提高成活率。这不仅保证了作物的健康生长,还提高了整体产量和品质。
二、定植密度与田间布局
关于定植密度的规定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推荐每亩种植约300株左右,具体行距为2米×1.5米。这样的布局既保证了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又便于后期管理和采摘操作。此外,还特别提到要根据土壤肥力调整株行距,在肥沃土地上可适当减少间距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
三、水肥管理要点
对于水分供给,建议采取滴灌系统,确保根部始终处于湿润但不过度积水的状态。施肥方面,则需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结合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配比氮磷钾比例。特别是在开花坐果期,需加大磷钾肥的比例来促进果实发育。
四、花果期调控措施
为了达到预期的上市时间,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花果期调控策略。包括通过人工授粉提升坐果率;适时疏花疏果,保留健壮果实;以及利用遮阳网等手段调节光照强度等方式来控制果实成熟速度。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延长供应期,满足市场需求。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最后,在病虫害防控部分,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生物制剂对抗螨类害虫;并定期检查植株状态及时处理发病部位防止扩散。同时,也允许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并注意休药期管理。
以上便是《DB6111T 215-2024设施火龙果产期调控技术规程》中一些核心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可以为广大从事设施农业的朋友提供实用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