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直升机索降作业的基本要求、作业程序、安全措施及装备准备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从事航空应急救援任务中涉及直升机索降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Title:Aviation Emergency Rescue - Part 4: Guidelines for Helicopter Rope Descent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5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726.4-2024《航空应急救援 第4部分:直升机索降作业操作指南》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直升机索降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人员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参与直升机索降作业的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具体来说,指挥员需持有有效的飞行任务书并熟悉作业区域地形地貌;操作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且具备至少50小时的索降经验。此外,所有参与人员均需完成急救知识培训,以应对突发医疗状况。
二、设备检查
在执行任务前,必须对所使用的装备进行全面检查。这包括但不限于绳索系统(如主绳、辅绳)、滑轮装置、安全带以及降落伞等。每件设备都需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确保无损坏或老化现象。特别强调的是,每次使用前后都要仔细检查连接点是否牢固可靠。
三、天气条件评估
恶劣天气条件下不宜开展此类高风险活动。因此,在计划实施之前,应当由气象部门提供详细的天气预报信息。如果风速超过规定限值(通常为10米/秒),或者能见度低于500米,则应推迟行动直至环境改善为止。
四、作业流程
标准详细描述了从接收到任务指令开始直到完成撤离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的具体做法。例如,在接近目标地点时,机组成员需要保持与地面站通讯畅通;当确认安全后方可放下吊篮或直接跳下飞机;着陆后立即建立警戒区防止无关人员靠近;最后按照预定路线返回基地。
五、紧急情况处理
面对意外事故如机械故障、人员受伤等情况时,全体成员必须遵循既定应急预案迅速反应。其中包括启动备用方案、请求支援以及记录现场情况以便后续调查分析。同时,还特别提醒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名队员,除非万不得已。
以上内容只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概述性说明,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障自身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