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直升机外载荷作业手势沟通的基本要求、手势类型及使用规范。本文件适用于航空应急救援中涉及直升机外载荷作业的手势沟通场景及相关人员培训。
Title:Aviation Emergency Rescue - Part 5: Hand Signal Communication Guidelines for Helicopter External Load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V46
国际标准分类号:49.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726.5-2024《航空应急救援 第5部分:直升机外载荷作业手势沟通指南》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直升机在执行外载荷作业时的沟通提供了规范化的手势指引。这项标准对于确保飞行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标准中挑选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手势基本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在使用手势进行沟通时,动作应当清晰且准确,避免任何可能导致误解的动作。例如,第5.1条强调,指挥员在发出指令前应确保自身处于飞行员视野范围内,并且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操作,以保证信号传递无误。此外,还规定了指挥员需佩戴反光标识以便夜间作业时能够被识别。
具体手势说明
# 5.2 起飞准备
根据标准中的第5.2.1条,当准备起飞时,指挥员需要先做“检查”手势——双手平举于胸前,掌心相对并前后移动数次。接着,做出“上升”手势表示允许直升机升空,具体为双臂向上伸直,然后缓慢向两侧分开。这一系列动作不仅直观而且容易理解,有助于飞行员快速响应。
# 5.3 悬停与降落
对于悬停状态下的调整或降落指示,标准给出了明确的手势指导。如第5.3.2条规定,如果需要直升机保持当前高度悬停,则指挥员应单手握拳高举过头,并轻轻晃动手腕;而要指示直升机下降时,则需将手臂由上至下挥动,同时手掌朝下,形成一种自然的引导效果。
# 5.4 载荷释放
在处理外挂载荷的操作过程中,标准特别注意到了安全性问题。第5.4.3条描述了如何正确地指示释放载荷的动作。首先,指挥员要先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后,再用一只手指向目标位置,并伴随另一只手做“打开”状(即手指张开)。这样不仅能有效传达信息,也能减少因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具体的手势定义之外,标准还提出了多项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在复杂地形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可能会影响手势的有效性,这时可以配合使用灯光或者其他辅助设备来增强沟通效果。另外,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事先熟悉这些标准化手势,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
综上所述,《航空应急救援 第5部分:直升机外载荷作业手势沟通指南》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手势设计,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直升机外载荷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不仅是对现有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为未来类似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