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光伏项目在防沙治沙中的总体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技术、维护管理及效果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在新疆区域内开展的光伏项目相关的防沙治沙活动及其生态修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Photovoltaic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光伏项目防沙治沙技术规程》(DB15/T 3651—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光伏项目防沙治沙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总则
总则部分明确了本规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强调了在光伏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规程要求所有从事光伏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工程既满足发电需求又不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
2. 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阶段,规程特别指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合理布局光伏阵列。例如,第4.2条规定:“光伏阵列布置应避开敏感生态区域,并尽量减少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这意味着在选址时需综合考量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植被分布等因素,避免选择那些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土地作为建站地点。
3. 土地整治与防护措施
规程对土地整治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表层土剥离保存、回填质量控制等。其中,第5.1条提到:“施工前应对表层土壤进行剥离并妥善保存,在施工结束后按照原貌恢复或用于其他用途。”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现有资源,也为日后可能发生的植被重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还强调了设置围栏、种植固沙植物等物理化学结合的方法来防止风蚀和水蚀现象的发生。如第5.3条规定:“应在场区四周设置高度不低于1.5米的围栏,并沿围栏内侧种植耐旱性强的灌木类植物。”
4. 运行维护管理
对于运行期间的管理工作,规程也给出了明确指导。一方面要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需定期开展植被健康状况评估工作。根据第6.2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植被健康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延长设施使用寿命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状态。
5. 监测评价体系建立
为了更好地掌握整个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情况,规程建议建立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具体内容涵盖空气质量监测、地下水位观测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对于水质监测方面,第7.1条指出:“应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以实时获取数据,并将结果上传至指定平台供相关部门查询。”
总之,《光伏项目防沙治沙技术规程》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行业标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且系统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光伏发电所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希望所有相关人员都能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共同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