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保无人机飞防农作物病虫害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要求、作业准备、操作流程、安全与防护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植保无人机在农作物上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作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rop Pest Control using Plant Protection Dro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0T 59-2024《植保无人机飞防农作物病虫害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发布的关于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作业前准备
1. 作业人员要求: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熟悉无人机性能及操作规程。这一条强调了操作人员的专业性,确保作业安全和效果。
2. 药剂选择:应选用国家批准登记的高效低毒农药,并根据病虫害种类和作物生长阶段合理配比。此条明确了药剂使用的合规性和科学性,避免因不当用药造成环境或人身危害。
二、飞行参数设置
1. 飞行高度:一般设定在1.5至3米之间,具体高度取决于作物高度和风速情况。过高会影响喷洒均匀度,过低则可能损伤作物。
2. 喷幅与速度:喷幅宽度建议为5-8米,飞行速度控制在4-6米/秒,以保证雾滴分布均匀且不浪费药液。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作业效率和质量。
三、作业过程管理
1. 安全距离:无人机与人群、建筑物等障碍物保持至少3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这是为了防止意外碰撞事故的发生。
2. 环境监测:作业期间需实时关注天气变化,如遇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应立即停止作业。这有助于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四、作业后处理
1. 工具清洗: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对无人机及相关配件进行彻底清洁,防止残留药剂污染其他物品。
2. 记录存档:详细记录每次作业的时间、地点、用药量等情况,并妥善保存相关资料备查。此举有利于后续追溯和改进工作流程。
以上内容概括了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性的规定,旨在通过规范化操作提高植保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