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河航道地理信息要素的数据字典内容,包括数据结构、属性定义及编码规则等。本文件适用于内河航道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交换。
Title:Data Dictionary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lements of Inland Waterway Navi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522—2024《内河航道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内河航道地理信息数据的表达和交换。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河航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交换工作。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数据分类
标准将内河航道地理信息要素分为基础地理信息、航道特征信息、助航设施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四大类。其中:
- 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基本信息。
- 航道特征信息涵盖了航道宽度、深度、弯曲半径等内容。
- 助航设施信息涉及导航标志、灯塔等设施的具体位置和服务功能。
- 其他相关信息则包含环境影响评估、管理维护记录等附加资料。
数据编码规则
标准规定了各类要素的数据编码规则,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例如,对于航道特征信息中的“弯曲半径”,采用特定的编码格式来表示不同的弯曲程度,便于计算机系统识别和处理。
数据质量要求
提出了数据采集、更新和发布的质量控制措施。要求数据采集时应遵循及时性、完整性和精确性的原则,并定期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示例解析
以“航道宽度”为例,标准中明确指出,航道宽度的测量应从航道中心线两侧各向外延伸一定距离进行,具体数值需根据实际航行需求确定。同时,还强调了在不同季节、水流条件下,航道宽度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动态监测并记录变化情况。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内河航道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不仅为内河航道管理工作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支持,也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