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中节能量核定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的节能量核定工作。
Title: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Energy Saving Measur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xisting Public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211-2024 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节能量核定技术规程》是南京市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规范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后的节能量核定工作。以下是对该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定义
1. 节能量核定:指对既有公共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后,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得出的实际节能效果。
2. 基准能耗:在没有进行任何节能改造的情况下,建筑正常运行时预计消耗的能量值。
3. 实际能耗:建筑完成节能改造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所记录的实际能耗数据。
二、节能量核定的基本原则
1. 客观公正:确保核定过程透明、公开,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2. 科学合理:结合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能耗模型,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3. 可操作性强:规定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便于执行人员理解和实施。
三、基准能耗的确定方式
1. 数据收集:从历史能耗记录中获取至少连续两年以上的完整数据作为基础资料。
2. 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值,填补缺失项,保证数据质量。
3. 模型建立:利用统计学或机器学习等手段构建适合本项目的能耗预测模型。
4. 情景分析:考虑不同季节、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调整模型参数以提高准确性。
四、实际能耗的测量与验证
1. 测量仪器校准:所有用于现场检测的设备都需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并定期维护保养。
2. 测量频率:建议每小时采集一次数据,持续至少三个月。
3. 数据存储:原始数据应妥善保存,便于后续追溯和审计。
4. 异常处理:若发现明显偏离预期范围的数据点,需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
五、节能量计算公式
节能量 = 基准能耗 - 实际能耗
其中,基准能耗可通过上述提到的方法估算得出;实际能耗则直接来源于现场实测的结果。
六、报告编制要求
1. 内容全面: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概况、节能措施描述、能耗数据分析等内容。
2. 格式规范:遵循统一规定的模板格式,确保信息传递清晰无误。
3. 结论明确:基于详尽的数据支持给出最终核定意见,并附上必要的证明材料。
以上内容只是规程中的部分内容概述,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还需要深入研究整个文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