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的分类原则、编码规则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固定资产的分类与编码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of Fixed Assets for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44-2024 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对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编码进行了系统化规定,为资产管理、数据交换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统一依据。以下将选取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固定资产分类部分,标准明确将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划分为六大类:土建工程、车辆及机电设备、通信信号系统、供电系统、运营服务设施以及辅助生产设施。每一大类又细分为多个子类别。例如,土建工程包括车站建筑、隧道结构等;车辆及机电设备则涵盖列车车辆、牵引供电设备等。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清晰界定各类资产的范围,便于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的开展。
其次,在编码规则方面,标准采用了层次编码法。每个固定资产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由若干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代表大类代码,中间几位表示具体子类或项目编号,最后几位可能是序列号或其他标识信息。这样的编码体系既简洁明了,又能容纳大量信息,方便计算机处理和检索。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编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在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编码不变,即使发生所有权转移或者用途变更时也不得随意更改。这确保了历史数据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对于长期资产管理至关重要。
再者,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便利性,标准提供了详细的编码示例,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检查表以帮助使用者准确编制固定资产编码。同时,为了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新情况,标准预留了一定的扩展空间,允许适当调整编码结构而不破坏整体框架。
综上所述,《DB12/T 1344-2024 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和严谨有效的编码规则,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这项标准不仅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