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站内救助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管理要求和质量监督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开展的站内救助服务工作。
Title: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In-station Assistance of Homeless and Begging Persons without Means of Living - DB6101T 3196-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8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1/T 3196-2024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站内救助服务规范》是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救助服务。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救助对象确认
标准明确指出,救助对象应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街头流浪乞讨者、因突发事件导致暂时失去生活来源的人员等。在确认救助对象时,需通过询问、观察以及必要时与公安机关协作的方式核实其身份信息和求助原因。这一过程强调了对求助者身份信息的保护,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识别真假求助的能力,避免资源浪费或误救助。
二、基本救助内容
标准规定了基本救助内容包括提供食物、饮水、衣物、临时住宿、医疗救治、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例如,在提供食物时,应确保食品种类丰富且营养均衡;对于需要医疗救治的求助者,则要迅速联系医疗机构并协助就医。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关注女性和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在安排住宿时需采取适当措施保障她们的人身安全。
三、个性化服务
考虑到不同求助者的特殊需求,《规范》提出应根据个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对于身体残疾或行动不便者,应优先安排靠近电梯或卫生间等便利设施的房间;而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求助者,则需要专业医护人员陪同并制定专门护理计划。这种差异化处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四、信息记录与隐私保护
为了便于后续跟踪管理和服务改进,《规范》要求建立详细的求助者档案,内容涵盖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基本信息。但同时也严格限定了信息使用的范围,任何情况下不得泄露求助者的个人隐私。这不仅有助于维护求助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对社会公德心的一种体现。
五、应急处置机制
当遇到紧急情况如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引发大量人员涌入时,《规范》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主要包括增加接待床位数量、调配更多人力资源、加强后勤保障等手段来应对突发状况。同时,还要求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工作人员面对复杂局面时的反应速度与处置能力。
总之,《DB6101/T 3196-2024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站内救助服务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救助流程和服务质量,力求做到既高效又贴心地帮助每一位有需要的人群恢复正常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