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用母牛-犊牛饲养的场地选择、饲养管理、饲料配方、卫生防疫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肉用母牛-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eef Cow-Calf Rai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627—2024《肉用母牛-犊牛饲养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肉用母牛和犊牛饲养的重要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引进
标准指出,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好的优良品种作为基础群。对于引进品种,要求必须经过检疫合格,并且在隔离场观察至少30天无异常后方可入场。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引入的种畜健康状况良好,避免因疾病传播影响整个牧场的生产安全。
二、饲料配制原则
在饲料配制方面,强调了全价日粮的重要性,即根据牛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搭配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特别是对于犊牛来说,前三个月应以母乳为主,辅以优质牧草或代乳料,逐步过渡到固体饲料。同时,要注意控制粗纤维含量,防止消化不良。
三、饲养管理措施
对于母牛的饲养管理,提出了分群饲养的要求,即将妊娠后期母牛、泌乳期母牛以及干奶期母牛分开管理,以便提供更精准的营养供给。此外,在冬季寒冷地区还需采取保暖措施,如铺设垫草、增加能量饲料比例等,保证母牛能够维持正常体温和产奶量。
针对犊牛的饲养,则特别强调了早期断奶技术的应用。一般建议在60-90日龄间完成断奶过程,期间需密切监测体重变化情况,一旦发现生长停滞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或补饲精料。另外,还应注意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四、疫病防控策略
本标准明确要求建立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等常见传染病的疫苗注射。同时,还鼓励采用生物安全措施来减少外界病原体侵入的风险,比如限制外来人员接触牛群、定期检查饮水源质量等。
五、环境条件保障
为了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标准对牛舍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保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地面平坦防滑等特点。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需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安装风扇、喷淋系统等,确保牛只不会因过热而产生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肉用母牛-犊牛饲养技术规范》为提高我区肉牛产业的整体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值得从业者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通过遵循这些规范,不仅可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还能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