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雄安新区建筑智能配用电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雄安新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及工业建筑智能配用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in Buildings of Xiongan New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雄安新区建筑智能配用电技术标准》(DB1331/T 084-2024)是指导雄安新区建筑领域智能配用电系统建设的重要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
1. 系统架构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智能配用电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包括站控管理层、网络通讯层和现场设备层。其中,站控管理层负责数据处理与监控,网络通讯层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现场设备层则直接控制各类用电设备。这种架构设计旨在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2. 能源管理功能
在能源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能耗监测、分析及优化的功能。具体而言,系统需具备实时采集各用电回路数据的能力,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节能建议。此外,还应支持多种能源形式(如电力、热能等)的综合管理,以实现整体能源效率的最大化。
3. 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性是智能配用电系统的核心考量之一。标准提出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策略,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认证机制、访问控制列表以及数据加密传输等手段。同时,还要求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技术升级,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防护状态。
4. 应急响应机制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标准详细规定了应急预案编制流程及其实施步骤。例如,在发生故障时,系统应能够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在恢复供电后,则需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再恢复正常运行模式。
5. 接口标准化
为了促进不同厂商之间产品的互联互通,标准特别强调了接口标准化的重要性。所有参与建设的企业都必须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来开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从而避免因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额外成本支出。
以上就是关于《雄安新区建筑智能配用电技术标准》部分核心内容的解读。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