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涉疫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置的技术要求及安全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涉疫医疗废物的产生单位、收运单位和处置单位及相关监督管理部门。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Disposal of Epidemic-related Medical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Z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190-2024《涉疫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导则》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规范涉疫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提供了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收集环节
# 条款:5.1 收集点设置
应设立独立的涉疫医疗废物收集点,并设置明显标识。每个收集点需配备足够的专用容器,确保容器密封性能良好且易于搬运。
解读:此条款强调了收集点的独立性和标识的重要性,目的是避免与其他类型垃圾混淆,同时保证容器的质量以防止泄漏或污染扩散。
# 条款:5.2 个人防护装备要求
从事收集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符合GB 19480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手套、口罩及护目镜等。
解读:鉴于涉疫医疗废物可能携带病原体,对工作人员采取全面防护措施至关重要,这不仅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也有效防止了病毒传播风险。
运输环节
# 条款:6.1 运输车辆选择
用于运输涉疫医疗废物的车辆应当具备防渗漏、防遗撒功能,并定期消毒处理。
解读: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对于保障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防渗漏设计可以有效阻止废弃物泄露造成环境污染;而定期消毒则是切断病原体传播链条的有效手段之一。
# 条款:6.3 路线规划
制定合理路线,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缩短运输时间,减少途中停留次数。
解读:合理规划运输路线有助于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减少废弃物暴露于外界环境的时间,从而更好地控制潜在的风险因素。
处置环节
# 条款:7.1 处置方式选择
优先采用高温焚烧法作为主要处置方法;对于不适合焚烧处理的情况,则可考虑化学消毒后填埋的方式。
解读:高温焚烧能够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并使有机物完全分解,是最安全可靠的处置手段;而化学消毒后再行填埋也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适用。
# 条款:7.4 应急预案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事故报告流程、紧急救援队伍组建等内容。
解读: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并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因此,建立健全此类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与深入分析,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