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峡两岸共通香产品燃烧后多环芳烃的含量要求、检测方法及判定规则。本文件适用于香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含量的控制与评价。
Title:Common Requirements fo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Content after Incense Combustion - Cross-Straits Stand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X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187-2024《海峡两岸共通香产品燃烧后多环芳烃含量要求》是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香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该标准对香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设定了严格的限制,以保障消费者健康。
以下是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多环芳烃定义及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福建省内生产和销售的香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祭祀用香、生活用香等。多环芳烃是一类具有两个或更多苯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常见于燃料不完全燃烧过程中生成。这类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其含量。
2. 技术要求
- 总多环芳烃含量:规定了香产品在燃烧后所产生的总多环芳烃含量不得超过特定限值。具体数值为不超过10μg/g。
- 个别多环芳烃含量:对于某些特定种类的多环芳烃如苯并[a]芘、苯并[b]荧蒽等也设定了单独的最大允许浓度。
3. 检测方法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标准推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紫外可见光检测器(UV-VIS)来测定香产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此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并定量分析不同类型的多环芳烃。
4. 标识要求
所有符合本标准生产的香产品都必须在其包装上明确标注“符合DB35/T 2187-2024”字样,并附有相关安全使用说明。此外,还应提供产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以及制造商信息等内容。
5. 监督检查
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按照本标准对市场上流通的香产品进行抽样检验。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的香产品,将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责令停止销售、召回已售出的产品等。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大大降低因香产品燃烧而释放出有害物质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