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尖蘑林下近自然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毛尖蘑的林下近自然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ear-Natural Cultivation of Maojian Mushroom under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27T 085-2024毛尖蘑林下近自然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毛尖蘑在林下环境进行近自然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导毛尖蘑的种植,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栽培场地选择
标准要求栽培场地应选在海拔高度适宜、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区域。具体来说,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此外,场地周边应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能够为毛尖蘑提供必要的遮荫条件。这一条款强调了环境因素对毛尖蘑生长的重要性,确保其能够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发育。
2. 菌种选择与处理
标准规定菌种必须来源于正规机构,并经过质量检测确认无病害后方可使用。在接种前,需将菌种置于25℃恒温箱内预培养7天,以激活菌丝活力。此条款旨在保证菌种的质量,避免因菌种问题导致栽培失败或病害发生。
3. 栽培管理
在栽培过程中,湿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标准建议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地面湿度则维持在40%-50%。同时,定期通风换气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有助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光照强度,一般白天可适当增加散射光照射时间,但要避免强直射阳光直射。
4. 病虫害防治
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人工捕捉等手段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当确实需要用药时,则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剂,以防产生抗药性。
5. 收获与加工
毛尖蘑的最佳采收期为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开伞之时。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清洗并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按照分级标准分别包装贮存。为了延长保鲜期,可以采用低温冷藏或者真空冷冻干燥等方式处理新鲜产品。
以上是对《DB2327T 085-2024毛尖蘑林下近自然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定不仅有利于提升毛尖蘑的整体生产水平,也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