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川鸡种鸡繁殖的技术操作要求,包括选种、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南川鸡种鸡的繁殖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of Nanchuan Chicken Bree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29-2024南川鸡种鸡繁殖技术操作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南川鸡种鸡繁殖的技术规范,对提高种鸡生产性能、保障后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鸡选择与引进
1. 种鸡来源必须明确,确保种源健康无疫病。这一条强调了种鸡的合法性与安全性,避免引入携带病原体的种鸡影响整个鸡群。
2. 引进种鸡时需经过隔离观察至少30天,确认无任何传染病后方可混群饲养。此规定旨在防止新引进种鸡将潜在疾病带入原有鸡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饲养管理
1. 饲料营养要均衡,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钙磷比例保持在2:1至2.5:1之间。合理的营养配比有助于种鸡维持良好的体质和生殖机能。
2. 定期清理粪便,保持鸡舍清洁干燥,每周至少消毒一次。良好的卫生条件能够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降低疾病发生率。
三、繁殖管理
1. 种公母比例控制在1:8-1:10范围内,保证交配机会均等。适当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受精率,增加孵化雏鸡数量。
2. 每日光照时间应稳定在14-16小时,模拟自然环境促进性成熟。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刺激种鸡发情排卵,提高繁殖效率。
四、疾病防控
1. 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按时接种疫苗预防常见疾病。科学的免疫措施是保障种鸡群体健康的必要手段。
2. 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方案。通过检测抗体滴度,可了解疫苗免疫效果,适时补充免疫。
五、孵化管理
1. 孵化温度控制在37.5℃±0.1℃,湿度维持在55%-60%。精确的温湿度调控对于胚胎发育至关重要。
2. 转蛋角度每次90°,间隔12小时一次。定期转蛋有助于胚胎均匀受热,防止粘连壳现象发生。
六、记录与档案
1. 对每批种鸡的生产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体重、产蛋量、受精率等指标。完整的生产记录便于分析评估,为后续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2. 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涵盖种鸡来源、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等内容。系统化的档案建设有助于追溯问题根源,优化饲养流程。
综上所述,《DB50/T 1629-2024南川鸡种鸡繁殖技术操作规程》从种鸡选育到孵化全过程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对于提升南川鸡种鸡繁殖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养殖场应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