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模式、田间管理、收获与混合青贮等环节的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ybean-Corn Strip Intercropping and Mixed Sil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15-2024《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大豆与玉米间作模式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种植到收获再到青贮加工都有详细的规定。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播种环节,标准中提到“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和GB/T 3543.2的要求”,这意味着用于种植的大豆和玉米种子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质量标准,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以及水分含量等指标。这一步骤对于确保作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因为优质的种子能够提高出苗率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接着,在田间管理部分,“间作比例为2:3或3:2”的规定明确了两种作物之间的空间布局。这种配置方式旨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避免相互竞争,从而实现增产目标。此外,“行距保持在40-60厘米之间”的要求则进一步优化了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提升。
关于肥料施用,标准建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化肥”。这一措施既考虑到了环境保护又兼顾了土壤肥力维持。合理使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增强作物抗逆性;而适当补充化学肥料则可以快速满足作物生长所需养分。
当谈到收获时机时,“当玉米籽粒乳线消失且大豆叶片完全脱落时即可开始收获”的描述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此时收获不仅保证了作物的最佳品质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价值,这对于后续进行青贮处理尤为重要。
最后,在青贮制作方面,“原料切碎长度控制在2-3厘米”的规定有助于提高发酵效果,促进乳酸菌生长;同时,“压实密度不低于600kg/m³”的要求则是为了创造厌氧环境防止腐败变质。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储存稳定性。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规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