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帚用高粱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帚用高粱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oom Sorgh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688—2024 帚用高粱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帚用高粱种植的技术规范,为提高帚用高粱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1. 种子处理与播种
条文内容: 种子应选用经过审定的帚用高粱品种,并在播种前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播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
解读: 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品质。选用审定品种能够确保其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具有良好的抗病虫害能力。种子精选可以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粒,而消毒则能有效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播种时间的选择基于温度条件,这是保证种子顺利发芽出苗的关键因素之一。
2. 栽培密度
条文内容: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保持在40-50厘米之间,株距为15-20厘米,每亩播种量约为3公斤。
解读: 合理的栽培密度对于帚用高粱来说非常重要。过密会导致植株间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资源,进而影响单株生长发育及整体产量;而过稀则会浪费土地资源。根据规定合理安排行距和株距,既能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又能促进个体健康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 肥料施用
条文内容: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使用。追肥应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70%,第二次占30%。
解读: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机肥料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且能改善土壤结构,但见效较慢;化肥虽然速效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因此采取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方式施肥既有利于作物吸收又可长期维持土壤肥力。此外,分期追肥有助于满足帚用高粱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特别是拔节期至抽穗期这一关键时期,此时植物需要大量氮磷钾等元素来支持茎杆伸长和籽粒形成。
4. 病虫害防治
条文内容: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定期巡查田块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化学防治应优先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解读: 预防胜于治疗,在病虫害防控上这一点尤为重要。通过良好的田间管理如除草通风透气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原菌滋生的机会。一旦发现问题需迅速反应以免扩散蔓延。同时强调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不仅保护环境也保障了帚用高粱的安全性,而遵守安全间隔期则是为了确保产品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5. 收获与储存
条文内容: 当穗部完全成熟变黄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3%,然后入库储藏。
解读: 收获时机直接影响到帚用高粱的质量。过早收获会导致籽粒未充分灌浆影响产量;过晚则可能遭受鸟害或其他自然灾害损失。正确的晾晒方法可以使种子快速脱水防止霉变腐烂,而适宜的储存条件则能延长保存期限保持良好状态直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