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乡村振兴领域大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流程规范以及安全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领域开展的大数据交换和共享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ata Exchange and Sharing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 Big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M1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268-2024《乡村振兴大数据 交换和共享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规则促进乡村振兴相关数据的有效利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数据分类与编码规则
标准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大数据应按照业务属性、行业领域和技术特性进行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编码规则。例如,在业务属性分类下,农业经济、农村环境治理等被细化为不同的子类。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实现数据的精准定位与高效管理,确保不同部门间能够准确理解数据内容并进行有效对接。
数据交换接口要求
对于数据交换接口的设计,该标准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接口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兼容性等方面。特别是强调了接口必须支持多种协议如HTTP/HTTPS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此外还规定了接口返回结果需包含状态码及错误信息以便于排查问题,这对于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共享数据的质量,《规范》特别强调了数据清洗的重要性。要求在数据进入共享平台之前必须完成必要的清洗工作,包括去除重复记录、修正格式不一致等问题。同时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已发布的数据集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既定标准。
安全保障机制
鉴于乡村振兴工作中涉及大量敏感信息,《规范》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保障。它不仅要求所有参与方遵守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比如采用加密算法来保护传输中的数据安全,设置访问权限限制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使用等。
以上只是对DB11/T 2268-2024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入分析。实际上这部标准涵盖了从数据采集到最终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原则。希望这些解读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