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综合能源多表合一远传抄表监测系统中远程应用层通信协议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基于综合能源管理的多表合一远传抄表监测系统的开发、实施与验收。
Title:Integrated Energy Multi-meter Data Collec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 Part 4: Remote Application 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中国标准分类号:M72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243.4-2024综合能源多表合一远传抄表监测系统第4部分:远程应用层通信协议》是北京市地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规定了综合能源多表合一远传抄表监测系统的远程应用层通信协议的技术要求。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在通信数据单元结构方面,标准明确指出数据单元由帧头、控制域、地址域、数据长度、数据域和帧尾组成。其中帧头采用固定值以标识数据包的开始,控制域用于指示数据传输的方向及类型,地址域则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数据长度表示后续数据域的字节数,数据域承载具体的应用数据,帧尾用来结束整个数据包。
关于报文类型定义,标准中列举了多种类型的报文如请求报文、应答报文等。请求报文用于发起数据传输或命令执行,应答报文则是对请求的响应。此外还有状态报告报文,用于反馈设备运行状态或异常情况。
在数据传输方式上,标准推荐采用可靠传输机制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这包括但不限于确认机制、重传机制以及流量控制策略等。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可以结合非可靠传输方式处理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对于安全性保障措施,标准强调了加密算法的选择与实现过程。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强加密算法来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并且要妥善管理密钥生命周期。此外还需考虑身份认证机制防止非法访问。
以上就是对DB11/T 2243.4-2024标准中关于远程应用层通信协议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该标准为构建高效稳定可靠的综合能源多表合一远传抄表监测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