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的基本原则、审核流程、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及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实施的各类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节能量审核工作。
Title: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Retrofit Project Energy Savings Audit Guid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41-2024《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节能量审核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节能量审核工作。这意味着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共机构,只要在北京市范围内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都需要遵循这一标准。
2. 术语和定义
- 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指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对现有生产工艺或设施进行改造,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 节能量:指在相同条件下,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后实际消耗的能源量与改造前预计消耗的能源量之间的差值。
3. 审核流程
标准规定了节能量审核的基本流程,包括项目准备、现场核查、数据收集与分析、报告编制等环节。其中,现场核查要求审核人员深入项目现场,核实项目实施情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应涵盖项目实施前后的主要能耗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总能耗等。数据分析时需考虑影响能耗变化的各种因素,如生产负荷、工艺改进、设备更新等,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5. 节能量计算方法
标准推荐使用基线法计算节能量。具体步骤包括:
- 确定项目基准期(即改造前)和统计期(即改造后)的数据;
- 计算基准期的实际能耗和统计期的实际能耗;
- 根据公式计算节能量 = 基准期能耗 - 统计期能耗。
6. 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实施情况、数据来源、计算过程、节能量结果等内容。报告需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如合同、发票、能耗监测记录等。
7. 质量控制
为保证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审核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开展内部审查,确保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符合规范要求。
8. 监督管理
北京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节能量审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不定期组织抽查,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行为将依法依规处理。
以上内容是DB11/T 1641-2024《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中的核心要点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