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地农田侵蚀沟治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治理措施、施工要求、验收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黑土地农田侵蚀沟的治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ully Erosion Control in Black Soil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593—2024《黑土地农田侵蚀沟治理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地地区农田侵蚀沟治理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地地区因水土流失形成的农田侵蚀沟的预防、监测、治理及后期管护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规程的应用区域和对象,即针对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农田侵蚀沟问题。
二、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对“侵蚀沟”、“土壤侵蚀”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侵蚀沟”被定义为由于地表径流冲刷而形成的一种沟壑形态,其深度和宽度均达到一定标准。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各方在实际操作中的理解与沟通。
三、治理原则
规程强调了综合治理、因地制宜以及生态优先三大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在处理侵蚀沟时不仅要考虑单一措施的效果,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并且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理方案,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四、治理方法
规程提出了多种具体的治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植树造林、设置拦沙坝、修筑梯田等物理工程措施,同时也鼓励采用植被恢复、轮作休耕等生物措施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地表抗蚀能力。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
五、监测与评估
规程要求定期开展侵蚀沟动态监测,建立长期观测站网,收集相关数据用于分析评价治理成效。监测内容涵盖了侵蚀沟的数量变化、形态特征、土壤特性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科学的数据支撑不断优化治理策略。
六、后期管护
对于已经完成治理的侵蚀沟区域,规程特别指出需要建立健全的后期管护机制,包括责任主体确定、维护资金保障以及日常巡查制度等。只有持续有效的管理才能确保治理成果得以长久保持。
以上是对DB15/T 3593—2024《黑土地农田侵蚀沟治理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该规程为解决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地地区的农田侵蚀沟问题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框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